机会就在眼前!凯尔特人阵容大换血,五位年轻球员迎来机会

2025-10-17 00:44:27 | 优质体验保障

而且别忘了,他还能制造对手失误。 上赛季他在场时,凯尔特人迫使对手失误的比例达到15.2%。 这可不是小数。 对比一下,波神和霍福德在场时,球队几乎没法靠防守直接转化得分。 科塔的灵活性和积极性,正好契合了球队想打的“破坏性防守”风格。 他不是替代品,他是新风格的启动键。

第二个名字,卢卡-加尔扎。 这哥们儿一签下来就放话:“我在森林狼学了很多,但现在,我要找上场机会了。 ”这话听着客气,其实挺狠的。

可就在这点时间里,他每36分钟能砍下25.8分和9.1个篮板。 更夸张的是,他的生涯进攻篮板率是15.9%,如果放在上赛季,能排全联盟第二。 一个替补中锋,抢板能力比约基奇还猛。

问题当然有。 他能防住人吗? 大概率防不住。 他能投三分吗? 目前看,投得少,进得也不多。

这家伙一上场,就能抢板、得分、造犯规,把数据表填得满满当当。 球队要的,就是这种“存在感强”的角色。 哪怕只是短期试用,也能看出他能不能扛住NBA的强度。

而且别忘了,加尔扎和科塔都是进攻篮板痴汉。 他们俩加起来,可能会让凯尔特人从一支靠外线投射吃饭的球队,变成一支靠二次进攻压垮对手的狠角色。 这风格转变,不是小修小补,是战术基因的重组。

外线呢? 机会没那么大,但也不是没有。 贝勒-谢尔曼就是那个在混乱中杀出来的侧翼。 他不是新秀了,年纪比同届都大,选秀时没人看好。 可乔-马祖拉在他身上看到了点别的东西——拼劲。 赛季末段,谢尔曼拿到稳定出场时间,立马打出高光。 他的传球视野被严重低估,几次突破分球直接撕开防守。 更关键的是,他是NCAA历史上防守篮板最多的球员。 现在塔图姆伤停,球队后场篮板告急,谢尔曼的这个“冷知识”技能,突然变得值钱了。

主教练马祖拉喜欢什么? 喜欢能跑、能抢、能执行战术的人。 谢尔曼不一定能投进所有空位,但他敢冲,敢防,敢在对手脸上抢板。 这种气质,比技术更难教。 史蒂文斯当年选他,就是看中这点:“我们不在乎年龄,我们在乎的是竞争心。 ”现在,这颗种子要发芽了。

约什-米诺特的情况更复杂。 他在森林狼三年,几乎没上过场。 数据难看,尤其是三分命中率,G联赛都救不回来。 可他有2米03的身高,运动能力爆炸,防守端是个“搅局者”。 一月份凯尔特人打森林狼,德里克-怀特就被他搞得够呛。 这家伙能从一号位防到四号位,抢断、盖帽都来得凶。 虽然进攻端可能拖空间,但如果你需要一个人去锁死对方的王牌侧翼,他可能是第一人选。

凯尔特人休赛期走了好几个防守悍将,外线防守资源吃紧。 米诺特和乔丹-沃尔什,就是来补这个窟窿的。 沃尔什是另一个防守尖兵,作风硬朗,对抗强,协防意识好。 他和米诺特、谢尔曼会形成一个轮换竞争圈。 谁状态好,谁上。 没有保底名额,全靠表现说话。

这五个人,背景不同,风格各异,但有一点相同:他们都等了太久。 科塔在欧洲打了多年才进NBA,加尔扎在森林狼坐穿板凳,谢尔曼被说“年纪大没前途”,米诺特和沃尔什更是连稳定轮换都没摸到。 可现在,机会突然来了。 不是因为球队信任他们,而是因为老将走了,伤病来了,阵容空了。 凯尔特人没得选,只能赌一把年轻人。

但这真的是“没得选”吗?

想想看,球队没续约波神,放走霍福德,却签下加尔扎、重用科塔,这哪是被动调整,分明是主动转型。 他们不再追求“优雅的高位策应”,而是想打造一支更野、更狠、更靠身体吃饭的队伍。 进攻靠二次篮板,防守靠压迫抢断。 这不是退步,是换赛道。

更耐人寻味的是,这五个人里,有三个来自森林狼体系。 加尔扎、米诺特,还有曾经短暂效力的朗尼-沃克。 凯尔特人是不是在刻意复制某种模式? 森林狼这几年靠防守和运动能力打翻身仗,凯尔特人是不是也在学这一套? 他们不要“技术流老将”,而要“年轻野兽”,这背后,是不是藏着更大的战术野心?

你可以说他们是被迫用新人,也可以说他们在悄悄革命。 但有一点没法否认:这个赛季的凯尔特人,不再是从前那支靠塔图姆和布朗单打的队伍了。

赢球的方式可能会变丑,但也许,会变得更难缠。

问题是,当一支冠军球队开始依赖五个“几乎没打过球”的年轻人时,我们到底该期待他们爆发,还是担心他们崩盘? 如果他们打出来了,是证明了球队的远见,还是只是运气好碰上了空位? 如果他们拉胯了,凯尔特人是不是就得推倒重来? 冠军的底子还在,可冠军的心气,还能撑多久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