竞技游泳运动员也会被淹死!终极解密溺水身亡!

2025-10-21 01:59:44 | 陪伴服务内容

你觉得匪夷所思吗?

知乎答友游泳教练梦觉:“水性及格的人,在浅水中,向后摔倒,大不了在往下沉一点,碰到池底就站起来,或者直接移动脚,找好支撑点,再站起来。但对于没有什么水性的或怕水的人来说,他们拥有的只是本能,向后摔倒后,口鼻还在习惯性的吸气,于是慌张呛水。双手本能向前(上)伸去,希望能抓到点什么,而不是向下伸去,撑着池底。”

在水位比较低的泳池里溺水,通常有两种情况,一是抽筋,可以让人立即失去自救能力;二是浅水晕厥(SWB),全称Shallow Water Blackout,“是指在小于5米水深的浅水,潜水者大脑缺氧引起的意识丧失”。在这种情况下,不管水域深浅、身材高矮以及是否会游泳,都可能溺亡。

这个SWB,也就把我们带入下一个问题。

为什么会游的人也溺水?

“十万个为什么”之二

“浅水晕厥”目前被认为是

经验丰富、青壮年游泳者的头号溺水原因

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有水的地方,甚至浴缸、面盆......

1976年,一位叫克雷格的人采访了大量溺水幸存者发现

他们在遇险前都有过度换气的情况

过度换气会导致人体出现缺氧,进而造成脑部缺氧丧失意识,最终发生溺水。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救援,溺亡将是不可避免的结果。

甚至,即使事先没有过度换气,长时间强制屏气,也同样可能会造成脑缺氧而导致意识丧失。

最要命的是,SWB的最大特点就是---无声无息

从而就引出下一个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

为什么有人溺水悄无声息?

“十万个为什么”之三

2017年6月16日,中国药科大学女大学生在泳池里溺亡

有目击者说,她当时无声无息,现场还有7个老师……

而浅水晕厥就有个别名叫做“吞噬生命的静默杀手”

表面上看不会有任何挣扎迹象

即便有经验丰富的救生员在场,很多时候也难以及时发现

你以为溺水者会在水里拼命扑腾大声呼救?

唉,电视剧看太多了~

大部分溺水者都是下面的情况

溺水者八大无声迹象

1.溺水者不会呼救;

2.溺水者也无法挥手求救;

3.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,没有踢腿的动作,他们只能挣扎20—30秒,之后就会沉下去;

4.眼神呆滞,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;

5.头发可能盖在额头或眼睛上;

6.头在水中,嘴巴在水面;可能头后仰,嘴巴张开。小孩的头则可能前倾;

7.他们看起来可能只是抬头在看天空、岸际……这个时候你要问:“你还好吗?”如果他们能回答,大概就没事。如果眼神涣散,可能只有不到半分钟的时间救他们一命;

8.小孩在戏水时会发出很多声音,当发现孩子安静无声时,就该去看看怎么回事。

1.溺水者不会呼救;

2.溺水者也无法挥手求救;

3.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,没有踢腿的动作,他们只能挣扎20—30秒,之后就会沉下去;

4.眼神呆滞,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;

5.头发可能盖在额头或眼睛上;

6.头在水中,嘴巴在水面;可能头后仰,嘴巴张开。小孩的头则可能前倾;

7.他们看起来可能只是抬头在看天空、岸际……这个时候你要问:“你还好吗?”如果他们能回答,大概就没事。如果眼神涣散,可能只有不到半分钟的时间救他们一命;

8.小孩在戏水时会发出很多声音,当发现孩子安静无声时,就该去看看怎么回事。

为什么救人者更易溺亡?

“十万个为什么”之四

这个原因是多种且复杂的

首先必须搞清楚——

“会游泳和能救人是两码事”

1、首先是由于落水者有强烈的求生欲望,会死死拽住任何能抓到的东西或人,施救者有可能因此被牵制,自己反遭生命危险。

2、其次,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,在水中架着或推动一个不会水性的人都是极困难的,你会在很短时间内耗光体力,而水温会也会加速你的体力流失。

所以如遇到溺水的人,

最聪明的做法是找间接施救(如绳、木棍)的方法

切忌一切没有观察地理环境

一头热直接跳下水救人的行为!!

光有一腔热血和高超泳技

并、不、能100%救人!

脑子是个好东西啊~

心肺复苏究竟怎么做?

“十万个为什么”之五

在心脏停止4分钟内,如果施予正确的心肺复苏,有50%的患者可以成功复苏。随时间增加,复苏概率相应降低,直到10分后基本无希望。

溺水者打捞上岸后,

先摸脉搏,

如果没有呼吸或者气息微弱,

心脏停止跳动,

掐人中都没有痛感,

那么,就该立即采取心肺复苏。

在发达国家,有三分之二的成人掌握基础急救技能,而在我国还远低于10%!这项技能wuli有志青年必须尽快GET!

▼献上从医学好友那要来的最新全民科普心肺复苏(CPR)教学视频

再次提醒

施救后应尽快与医疗机构联系!

拨打急救电话120时,在电话中一定要:1.说清详细地;2.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。

转自:南京广播电视台(编辑张清雅)。来源:综合整理搜狐新闻、我们爱科学、科学公园、知乎、南京市急救中心等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